当下,国产电视剧市场呈现出一派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。
观众的热情持续高涨,优质剧集不断涌现,牢牢占据着大众的娱乐生活。
其中,聚焦现实、直击社会痛点的反腐题材剧《以法之名》,以其堪称“央视王炸”的中青代实力派演员阵容成功出圈。
个个都是能扛剧的剧抛脸。
包括剧中那环环相扣、反转不断和超级烧脑的剧情设计。
不仅稳坐全网收视率与播放量的前排交椅,更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热潮,成为观众茶余饭后热议的焦点。
甚至被不少剧迷奉为电子榨菜的首选,追剧讨论两不误。
而更值得咱观众瞩目的是,暑期档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。
这其中…
古装剧领域的竞争态势尤为白热化。
此前备受期待的《桃花映江山》未能延续开播时的声势,呈现出明显的高开低走态势,最终遗憾提前退出了这场暑期剧王的角逐。
尽管其中有一大女神孟子义的主演,可后继实在是乏力。
目前,战局已明朗化。
竞争的核心聚焦于两部风格迥异但同样来势汹汹的作品——
《书卷一梦》与《锦绣芳华》之上。
《书卷一梦》自开播首幕便展现出了它强大的吸睛能力。
凭借其独特的叙事视角、精致的服化道美学以及年轻演员的亮眼表现…
迅速登顶各大平台的热度榜首。
被网友誉为开局即王炸,其话题度和讨论度持续居高不下。
而《锦绣芳华》则属于有备而来的强势回归。
依托该系列前作所积累下的深厚观众基础和良好口碑效应,此番归来在制作上更显精良,演员阵容也进行了优化升级。
无论是场景的恢弘气势还是细节的考究程度,都彰显了其冲击暑期档头部的野心与实力。
两部剧集在核心吸引力上可谓各有千秋,无论是星光熠熠、实力与人气兼具的演员配置,还是投入巨大、力求精良的制作水准,都代表了当前国产古装剧的较高水平,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。
然而剧集市场的残酷性在于,观众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。
在经过约四集内容的初步试水与市场检验后,这场双雄会的局面悄然生变。
其中一部看得昏昏欲睡;而另一部作品,则越看越上头。
1.反套路的癫狂,越看越上头
当一部古装偶像剧的开篇即是大婚日抢亲的抓马戏码时,观众早已见怪不怪。
然而,此番的《书卷一梦》强大编剧偏要反其道而行之。
直接就献上一场令人瞠目的连环夺命杀。
镜头里。
宋一梦大婚红妆未卸,楚归鸿闯入抢亲,女主角转身为南珩刺伤楚归鸿,楚归鸿的剑尖直指南珩,南珩反手一剑竟刺穿宋一梦胸膛。
刀光剑影间…
三人命运绞缠,在编剧设定的无解循环里撞得头破血流。
堪称开局就放大招,一癫到底不刹车。
不得不承认个事实,该剧绝非止步于堆砌此类荒诞场面。
其真正的创作野心,是将古早言情的陈腐桥段悬置于理性审视的放大镜下。
原作中宋一梦的坎坷可谓集狗血之大成。
姐妹背叛。
夫君离心。
高楼坠亡。
叠加上开场三人互捅的名场面,人生际遇惨烈到让观众直呼这女主上辈子是灭世魔头吧。
而当穿越者宋小鱼成为书中角色,试图以一己之力修改剧情脚本时,她精准拿捏了观众心态。
一句话概括便是:
“远离渣男保平安,另择良婿避灾殃。”
谁曾料想,一个男二保命计划竟意外激活了更致命的剧本机制。
比如。
从花轿倾覆到牌匾坠杀。
从误饮毒茶到蓄意谋杀。
宋小鱼的求生路硬生生变成花样百出的死亡循环挑战赛。
每一步求生都精准踏中预设陷阱,其倒霉程度令围观网友痛呼:
“这哪儿是剧本,完全就是《死神来了》古装番才对吧!”
女主在编剧手下存活难度堪比现代离谱KPI。
当“剧中剧”的设定将命运枷锁具象为不可违抗的规则,此番的《书卷一梦》早已是完成了它对创作套路的深度解构。
当然,这番荒诞的迷宫中,演员与角色碰撞出别样火花。
李一桐驾驭双面角色的功力令人击节。
剧中饰演原装宋一梦怯弱如风中蒲苇,透着易碎的古典美。
而穿越者宋小鱼则飒爽跳脱。
其现代思维在尊卑森严的古代世界硬生生撞出一条缝隙。
无论遭遇何等荒唐际遇,她眉眼间的灵动与反叛始终如一,明艳大气的造型更衬其坚韧底色。
刘宇宁则不同。
他捕捉到反派男主南珩的矛盾张力。
一面是心狠手辣权力至上,一面被迫成为编剧意志的工具人。
其试图以毒箭、飞镖甚至药茶终结女主性命,却总在编剧操控下荒诞地自我防御,让暴戾权谋染上几分被迫营业的打工人辛酸。
不过!
古装争议难掩气场适配。
无论是以往《折腰》的苍凉孤勇,还是此间的暗黑权谋…
显而易见…
他正悄然拓宽古偶反派人设的新赛道。
可以说,该剧的主创深谙当代观众对BE美学的矛盾心态。
既为惨烈心碎落泪,又厌恶纯粹的虐心套路。
于是剧中便呈现了奇景。
女主刚对男主厉声痛斥,可下一秒却深情拥吻情根深种。
而男主眼中则杀意凛然,挥出刀锋却违背意志转成守护。
这些设定精准击中了观众痛点,当宋小鱼面对南珩内心咆哮“编剧你出来解释!”时,这份无声呐喊何尝不是万千追剧人的心声?
简单来说就是,这剧情越荒诞,反而越映照出现实逻辑。
当现代灵魂与半觉醒的纸片人合力挑战强权规则,编剧以极致癫狂写就一出另类赛博抗争寓言。
《书卷一梦》或许制作尚有青涩,人设也仍有些许瑕疵。
但它敢于将观众熟悉的古偶公式彻底打碎重炼的勇气值得激赏。
当女主宋小鱼一次次跳出剧本桎梏,以现代思维与古代宿命展开荒诞又悲壮的角力,剧集已然在嬉笑怒骂间完成了对创作自由的终极隐喻。
该剧以独特的存在证明:
反套路,有时恰是打开新世界大门最锋利的钥匙。
2.雌竞角色失真,剧情看得人昏昏欲睡
期待已久,曾凭首部曲斩获高达7.8分佳绩的《国色芳华》,其最新季度的续篇作品已在观众的翘首期盼中回归荧屏。
然而!
该系列续集的二次创业似乎不幸落入了二代魔咒的窠臼。
导致未能延续前作的口碑荣光。
反显露出几分疲态与失焦,从而引发不少观众的意难平。
故事脉络紧随前作主线,聚焦杨紫饰演的何惟芳在李现所饰演的蒋长扬相互并肩助力下,于商海浮沉中披荆斩棘、济世安民的宏大征程。
看过首季都知道。
何惟芳以其新锐之姿挑战森严门阀壁垒与僵化世俗规训。
那份明快果敢的锋芒令人印象深刻。
观众自然对续篇寄予厚望。
期待其能在冲突张力与人设上实现更具质感的升维突破。
从而能够上演一出全新、不一样且更具魄力的姐姐破局记。
可意外的是…
此番回归却在叙事野心上悄然折返。
其实这问题很清晰明了,稍微看过剧情的观众都看得出。
当我们期待一场关于权谋、商战或是更深层社会结构挑战的硬核叙事时,剧情的推进却在很大程度上让位于宅院内耗与雌竞修罗场。
例如宁王安置义女于男主身旁为妾的桥段,便堪称古代版职场空降。
这都不算什么。
可以说很正常。
但这位义女的上位手段却停留在颇为初级且戏剧化的宫斗平替之中。
这就令人难以想象,堂堂权谋家宁王的义女却像个傻子。
从捏造首饰失窃构陷朱福,到因难驭婢女而伤己构陷的“带薪发疯”(苦肉计),情节走向落入了浅薄套路化的窠臼。
另一个曾以人美心善形象锚定观众好感度的女主何惟芳。
于第一部比起来。
她!
不仅降智。
还很圣母。
面对明晃晃的攻讦与构陷,其反击策略被刻画得过于点到为止。
说她一句佛系营业也都不为过。
比如敌人一番涕泪交加的滑跪式道歉后,她便迅速翻篇。
还不忘附赠姐妹同心的劝谕箴言。
这种轻拿轻放的解决之道,固然强行与女性互助的主题达成形式上的勾连。
然而,其操作本质却是以牺牲角色弧光的锋芒与人物深度的复杂性为代价。
结果便是何惟芳此前爱憎分明的棱角仿佛被悄然磨平般。
人物内核从清醒独立、不无遗憾地向圣光普照的悬浮形象偏移。
直接削弱了其作为引领者的信服力。
剧中另一位重量级角色李幼贞县主,则被设定为彻头彻尾的恋爱脑天花板。
其心智几乎悉数耗损于斗垮何惟芳这项人生唯一KPI之上。
因刘畅接送何惟芳这等小事,竟祭出祸及全家的狠戾手段构陷女主。
更公然贿赂县令滥用私刑,逻辑之粗暴,直逼降智打击。
而剧中刘畅则堪称甩锅十级大师,无论原因为何,最终都将责任无端抛向何惟芳,完美诠释何为普信男的操作下限。
县主在回收刘畅(俗称捡男人)的过程中,其怨怼竟指向女主不知珍惜。
这就很无脑的设定。
明眼人都能看出来。
可是堂堂县主全然无视这男人本就无竞价者的根本事实。
这般扭曲的占有逻辑,直追时下网络吐槽金句破锅自有破锅盖。
对比第一部中何惟芳在事业与爱情中寻求个体成长的清晰主线,此番第二部的重心显然过度倾斜于男女主角的情感纠葛。
显而易见!
所谓大女主的独立风骨被稀释弱化,取而代之的,是充斥着宅院琐碎斗争、女性角色间恶性攀比的内卷式雌竞情节。
叙事格局无疑呈现出塌缩态势。
除了剧情之外,相对的演员层面,杨紫的实力毋庸置疑。
其凭此角色斩获白玉兰提名,正是对其角色塑造功底的有力佐证。
无愧于观众口中“流量+实力”双料扛鼎的赞誉。
可以这么说——
她一个人支撑热度的能力,在同期小花中的确堪称能打。
然而值得热议的是,剧中她的部分呈现状态却下滑严重。
镜头下偶见的面部浮肿感。
以及与唐代审美存在微妙疏离感的氛围感妆容。
使得她在传达细腻情绪时,某些表情肌的微动略显僵硬。
削弱了表演的整体流畅与生动感。
于古装偶像剧这一类型剧中,此番何惟芳这角色深广度,似乎未能为杨紫已然成熟的演技提供足够的延展空间与突破契机。
对于致力于寻求更高表演艺术殿堂的演员而言,若欲突破舒适区寻求破界进阶,向更具现实主义深度与角色复杂多变性的正剧领地进发,无疑是更具挑战也更有前景的方向。
而另一位男主李现,在作品热度和口碑维度虽表现稳健。
但若论单扛剧集、引流观众的基本盘体量,业内共识恐与杨紫相比仍存差距。
总的来说,虽然都是身披华服、演绎着才子佳人的故事。
但《锦绣芳华》与《书卷一梦》这两部作品,堪称是风格迥异、路数分明的剧界翘楚,愣是把同一片题材的土壤,耕耘出截然不同的生态园。
比如《锦绣芳华》。
这部剧走的显然是人间真实路线。
它把一个现代意识强烈的女主角,硬生生摁进了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熔炉里,看她如何凭着一腔孤勇逆水行舟、逆境求存。
立意确实戳中了不少观众的嗨点。
明显是想撬动点思考,给观众来点精神层面的营养补充。
然而遗憾的是没能完全挣脱出传统古偶的祖传套路束缚。
剧情推演到关键节点时,常常让人感觉像“口号震天响,操作跟不上趟”。
女主前期挥斥方遒的金句犹在耳畔。
如我命由我不由天等。
结果临了解决核心难题的关键杠杆,还是落在男主手里。
说白了,劲儿是使了,但总是差一口气捅破那层纸老虎。
反观隔壁的《书卷一梦》,是真把套路踩在脚下,反手自己造新局。
这部剧最大的聪明劲儿很明显。
它根本没打算走寻常路,反而大方架起显微镜和吐槽机。
引入了一个近乎上帝视角的旁观者设定,或者说用了一个剧中剧的绝妙嵌套结构,就像个高段位的弹幕王者,对着古装偶像剧里那些年我们忍了又忍的狗血设定,进行解构和幽默调侃。
这操作本身就带着一股打破第四面墙的机智与自嘲精神。
尤其妙的是它的双重剧情嵌套。
就像套娃拆解。
外层故事负责推进悬疑与奇幻色彩,内层故事则被精心设计成一面照妖镜,专门用来反讽那些已被玩坏的烂梗。
当主角在内外剧情中穿梭游走,吐槽着剧本的荒诞不经…
那种解构的快感…
像是爽文赤果果照进现实,观众一看就懂,能引起共鸣。
比如弹幕所说的:
“对对对,编剧原来也知道这些不合理啊?”
“敢情是在下一盘大棋?”
这种设计不仅提供了层次丰富的观赏乐趣,更像开了天窗透亮,把讽刺艺术玩得飞起。
那么,问题来了。
一边是立意高远但实操略显口号派、未能彻底挣脱传统的《锦绣芳华》,一边是套路玩得溜、解构够狠、最终立意还能惊艳起飞的《书卷一梦》…
观众老爷们的选择困难症怕是要犯了。
那么,暑假这波古装内卷,究竟追哪部才算入股不亏呢?
哪盘菜更对你的胃口?
答案嘛,恐怕就得观众您亲自“审判”了。